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课堂教学7大假象的预防策略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10-28 17:24:27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下面大家来看一下学大教育网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关于课堂教学7大假象的预防策略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预防课堂教学的假象。

常见课堂教学假象:

(一)小组学习中的假合作

合作交流学习是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有效方式,学生单纯坐在一起的,为了渲染气氛而合作的,或者学生还没有进入探究状态就迅速合作的,以及学生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时教师突然叫停的,都不是高效课堂需要的合作。

预防策略:不“唯合作而合作”,合作交流应侧重知识的应用性探究;不“唯合作而课堂”,消除无合作不课堂的思维,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合作交流与否,灵活省却累赘式的合作交流;强化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评选过程中“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环节”的评价分析标准,学会针对教学内容科学评价教学环节中合作交流的当与不当,取与舍,需与求。有时,没有合作交流的偶尔也是一个永恒的美丽。

(二)学习过程中的假目标

高效课堂的目标制定要遵循一定规则:学习内容多少适中,语言表述具体、适宜,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目标出示得体得法等等。不然就容易造成假目标。

不少人认为,知识容量越大的课堂就越是“高效课堂”。这个观点值得我们警惕。譬如语文老师教诗词,在还未读懂文本的情况下,匆匆忙忙链接一大堆与文本或近或远、或密或疏的其他诗词,结果煮了一大锅夹生饭。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是好的,但不是滥开发,不是喧宾夺主,一定要目标明确,恰当有效。

学科之间牵强“综合”常常也偏离目标。如果音乐老师上《春天在哪里》,只花十余分钟时间教唱,然后花更多时间让学生为春天作画,为春天写诗。这不是音乐课堂,而是大杂烩。

预防策略:教师须加强教材研究,把握课程宗旨,吃透教材精神,上有“准备”的课,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优势,议一议,争一争,论一论,集思广益,当讲则讲,能少讲不多讲,删繁就简,树立课堂重点意识,树立课堂时间意识,树立精品课堂意识,力戒追求热闹,力戒贪多嚼不烂。

(三)自主学习中的假自学

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更是高效课堂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过程不能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不能让学生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体验疑惑的痛苦与顿悟愉悦的过程,不能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预防策略:课堂教学的引领是关键,问题的设计是桥梁,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建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体系”,让学生有思考的途径与方向,通过“大问题化小”实现“问题化了”,因此,一个成功的自学过程需要老师为学生准备无数“成功”的思考题。

(四)学习交流中的假展示

目前我们不少老师的课堂展示环节是这样的:首先布置练习学生独自完成,之后老师引导学生依次订正答案,老师问学生答,期间没有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质疑的过程。像这样只有部分学生参与的课堂是“假课堂”。还有的老师为了营造好的展示氛围,设计的任务、问题等越简单越好,耗时越少越好,这也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需要的展示。

预防策略:课堂展示应是是教师精力高度集中的一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注意力不是那个正确的答案,相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错误的答案上,要注意发现“错非错”现象。

所谓“错非错”的表象有多种,这里面,教师尤其应该注意那些“假错”现象,例如:有的是结果错了但思维过程没错,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对结果做简单的否定,要在努力肯定学生的正确思维过程中让学生找到自信,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动力;

还有的是“假错真对”,这类问题多出现在人文自然类的知识探究中,教科书上的答案可能只有一个,但是,能够诠释答案的思想却是多维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富有前瞻性的思维和思想。文似看山不喜平,能力的培养是在允许、鼓励学生的多维度思考中实现的。

课堂上,教师不单要让“假错”“真对”,还要把“真错”“变对”,在这一过程中,问题焦点不要聚集在答案上,要通过师生互动发现导致学生错误结论的“错误思维”,对学生思维的剖析是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

(五)集体备课中的假研讨

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课前备课,尤其是集体备课。所以我们要求老师把精力放在课前或者课后。就像做菜一样,你如果不能提前买好菜,采好原料,怎么能炒出好菜来。你是拿着铲子在空锅里瞎炒。

不少的集体备课常常流于形式,有的除了主讲教师主讲外,其他老师很难提出有价值的教学建议;有的偏向知识点,而教学资料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及对学生学法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偏少;有的具体操作缺乏实用性等等,这些都需要改进。

预防策略:集体备课要在备课内容上有完整的计划性,有明确的分工,这一个月、这一个学期、期中检测前、期中检测后,各时间段要有完整的时间规划与内容规划,对计划要有执行力。

集体备课中要多给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展现、陈述的机会,在教学研讨中,逆水行舟中的发现问题远比顺风顺水的过河随大流更能提高工作效率,行家里手的包办代替只能使问题越积攒越多,而教坛新生代的小马过河往往会让失误越来越少、经验越来越多,放手大胆的使用培养新人不仅是暴露问题的过程,也是提升教育科研水平的必须。有诊断方能开处方,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是把问题在课堂之外格式化。

(六)教研活动中的假评课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如果老师评课只是局限于说说某某老师上课的一大堆优点,或者泛泛听,泛泛评,评完之后没有什么实际效果,问题依然出现在自己或者他人的课堂上,这就是假评课。

预防策略:要改变传统的评课模式,要学会必要的红红脸、出出汗。都是同行,优点有目共睹,而缺点可能只有旁观者清,不把缺点及时指出,长此以往,缺点可能就成为了一个人的风格。

因此,讲评课的重点要放在对这堂课所存异议的各抒己见上。不是极具代表性的某些教学创新,优点可以避开不议,在评课环节中可以集中时间让听课老师发表对这一堂课所讲授内容的不同处理建议。

(七)常规管理中的假检查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先从过程管理抓起。有了过程管理的严、精、细、实,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付式的检查只能算作形式主义的假检查。

预防策略:教学常规检查要有的放矢,要奔着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去检查,是一个寻根求源的环节,“根”是“问题”的根,“源”是“问题”的源。常规管理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发现教学成绩有问题,我们不光要分析一个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我们还要分析他的课堂。

常规检查,检查的是教学“常态”,不能让一本备课本、一套作业掩盖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位教师,也许他的备课本是最规范的,他的作业批改是最及时的,但为什么成绩是最差的?找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才是真正的常规检查。

所以,常规管理检查不要只盯住备课本、作业本,要重在教材分析能力、教材处理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水平性分析上。

只要我们不为形式性的东西所羁绊,避开课堂教学中的假象并不难。

通过上面学大教育网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关于课堂教学7大假象的预防策略的一些资料,老师们应该注意积极避免这些假象产生,这样教学才能出效果。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