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必知哲理-老子 柔退不争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7-14 19:41:26
我们都知道在中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把握好课本上的内容,还要了解很多课外知识。针对课外必知哲理的学习,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大家带来了中学生必知哲理-老子 柔退不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的学习。
老子在自然界万物中最赞美水,上善若水,他认为水是近于道的。老子心中的理想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是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以水的品德要求人们像水一样,处下而不争,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为万物众生谋福利,摒弃自己的私欲,从不求取回报,竞争得失。因此,圣人应效法水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闪治,事善能,动善时”,以成就至善者之人格。老子以水的特征:“利而不争”,“处卑谦下”向世人展现了人生的处世哲学。通过对老子水德的深刻探究,来进一步了解老子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一.水德——老子人生哲学之本
河上公注:“上善之人,如水之性。”上善之人,指的就是具有最高的善德的人,也即是圣人。以“水”来描述圣人的言行,即以“水”来喻“道”。因为,“圣人”的高尚言行似于水,而“水”之德是最近于“道”的,所以“圣人”是“道”的体现者。“水”是老子用以象征“道”的好比喻。
“水”和“道”一样具有“利而不争”,“处卑谦下”的美德。道生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同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使万物生长,却从不与万物相争高下;水善于谦下处卑,甘愿停留在低洼卑下的地方。在老子看来,利物,不争处下,谦卑等特征,皆是道的表现,也是水的特性。所以老子说,水“几于道”,水虽不是道,但是最近于道。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子看来,水无处不在,没有固定的形态,在天上是雨,雪,露水,落到地面上就滋润万物于无形之中。水具有种种美德,水甘愿处于卑下之地,泽及蝼蚁而不求回报,它是“助万物之天性”,故而几于道。老子用水的特征来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他认为水是天地间最具善德的事物,他所追求的处世之道也是与水德相契合的。水最显著的特征是:以柔克刚;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滋润万物而不与其相争。老子以水性来喻人性,认为崇高的圣人就如水一样,具有水所有的善性——只予不取,以德报怨,隐退不争,淡泊名利,收敛锋芒,虚怀若谷。水,有容纳百川的宽广胸襟的气度,善利万物的品格,为许多仁人志士所乐道。对“上善若水”老子列举出水的七种德性:“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性和人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和谐的统一。在老子看来,人应该像水一样安于谦下,甘于处后;心胸应像水一样具有容纳百川,保持沉静的气度;品格应像水一样润泽万物,无私奉献;言语应恪守信用;为政应如水一样持衡正平;处事能够像水一样调剂融合;行动起来应善于把握时机。只有做到这些了才能“夫唯不争,故无尤”。
二.谦卑不争之德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低洼,卑微之处是人所不喜的,而水能趋之并安身于此,处于人所不欲之地,是水的特征,也是老子所赞赏的水的德性。正因为水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江海能够成为一切小河流向往的归宿,这显示了江海能够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水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世间万物,无水便无法生长。上天则为雨雪,落地滋润万物而不居功,又能自居卑下之地,泽及蝼蚁而不求回报。它自然而然,从不自矜,不自夸,不需要万物的感恩,这就是老子“万物持之以生而不辞,功而不有,农养万物而不为主”的品格。老子认为水的存在是为造福万物而来,以其无所不容,无所不用泽及万物,甘于处于卑下的位置,始终如一的永远付出,也从来不与万物争夺利益,最高尚的品德就是最平凡的流水。
老子从水处下而成大气的江海,不与万物相争的事实出发,阐发了善于处下在人生中的积极作用,启示我们要想有所成就,成就大业,就要像江海一样具有包容万象的气度,具备谦虚容物的人格。告诫我们脚踏实地的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不急功近利,为社会多做贡献,以成就个人。
三.以柔克刚之德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下之至柔,驰于天下之至坚。”在老子看来,天地间在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了。“柔”是老子处世哲学的一个重要德性,而水集“柔”于一身,突出体现了老子贵柔的思想。水,至柔也;金,至刚也;水能穴之,金有损而水无损,是攻刚强者,莫之能胜于柔弱也。普天之下没有哪一种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它。
老子从水的特性——柔弱,来说明一个事实。在当今社会中,处于弱势看似卑微,但正因为如此,对手不会把卑微者放在心上,这样一来反而使得弱者自身拥有了生长契机。“人之生也柔弱,具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之初柔弱似无骨,人到老年骨头会僵硬坏死。草木生之时也柔弱,到秋天也枯黄变硬,所以通过对事物柔弱便可知他们的发展趋势。兵将过于强大反而不能获胜,树木过于高大则预示着死亡。强大处于下方柔弱处于上方。这里的弱。亦并非卑微之意,而是顺其自然,从而也就“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大者宜为下”的道理,这也就是老子呈现给世人的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四.博大胸襟之气度
“江海之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以水之性喻人之性,认为崇高的圣人像水一样,具有水的善性——只予不取,报怨以德,隐退不争,虚怀若谷,有容纳百川的气度,善利万物的品格。在老子看来,有道之士应虚怀若谷,容天下之事,不苟求于人,纷争与恩怨化解在自己宽宏的气度之中;成功人士要具备江海搬博大的胸襟,像水一样,有容纳百川的气度。
老子的水德,即老子所倡导的处世之道。柔退不争,老子以水喻道,有感于世人一味争强好胜,不肯谦让而引起无数的纷争,遂提出柔退不争的处世之道。在老子看来,如果人们皆能甘守柔弱而不恃刚逞强,大多数的纷争就不会发生了,已经发生的纷争也会得到消解,社会自然就可以和谐稳定了。虚怀若谷,老子认为有道之士应虚怀若谷,容天下之事,不苟求于人,纷争与恩怨化解在自己宽宏的度量之中。在此体现了我们必须学会忍耐。忍耐不是逆来顺受,屈服于命运的支配,而是坚持不拔地追求并排除万难有所超越才是忍耐的最终目标。忍耐也不是消除颓废,而是考验意志,毅力,检验成功的一种方式。有容人之度,方能成就大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以水的品德要求人们要像水一样,处下不争,投入自己的身心默默地为万物众生服务,不求取回报,竞争得失。
中学生必知哲理-老子 柔退不争经过上文的讲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上文所提供的内容更好地学习了解一些中学生必知的哲理。
热门资讯
-
宁夏银川一中怎么样_环境如何-图
2018-10-11 -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怎么样_环境如何-图
2018-10-11 -
学好高中英语的建议和方法
2018-10-09 -
高一数学成绩上升有哪些窍门
2018-10-09 -
高二学生英语差怎么才能赶上
2018-10-09 -
【石赤岭在哪-图】介绍
2018-08-09 -
【石臼湖在哪-图】介绍
2018-08-09 -
【石竹山在哪-图】介绍
2018-08-09 -
【石燕洞是什么-图】介绍
2018-08-09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