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90%的家长会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7-03-30 09:24:46


“为了父母,我必须考上一流的大学”

“如果不是父母,我早不读书了。”

“妈妈快把我逼疯了,她整天唠叨,什么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哪所重点大学,什么你怎么学习成绩总不见起色,什么这次考试又因为马虎丢分了吧……我现在对学习厌倦透顶,一上课脑子里就回响着她的唠叨,根本学不下去。”

“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我累极了。”

……

上面几段话,是我收到的数千封中学生来信中,最平常不过的内容。父母比孩子学习更着急,已经是现阶段应试教育中,再平常不过的现象了。焦虑的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压力,甚至远远超过学校和老师,是孩子们压力的主要来源。

为什么我们让孩子这么大压力?

有一种说法大多数大人们对自身的内在成长停滞下来,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差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身的提升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你可能不信,但你一定听过有人说:“孩子啊,你父母这辈子就这样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这就是把自己认为的希望传递给孩子,不知不觉形成了压力。

有劲儿全往孩子身上使

董太太的女儿蓉蓉上高二了,平时什么家务活都不干,因为只要蓉蓉对做家务稍微拖一点,董太太就会忍不住自己动手了。蓉蓉有脏衣服,只要不洗,董太太就觉得心烦意乱,只有马上洗了,心里才会痛快一点。

表面原因是,这符合董太太的卫生习惯,但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妈妈这样做给女人节省了时间去学习。尽一切可能节省女儿时间让她去学习,成了董太太的生活重心。因为在潜意识中,她对社会的变迁感到焦虑,觉得自己适应不了目前激烈的竞争。但她又没有勇气去提高自己,于是就暗暗希望女儿考上名牌大学,在社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自己也因此产生了成就感。

所以,她有劲儿就往女儿身上使,而不是往自己身上使。

“我的人生已经不求别的了,也没什么好再渴望的了,我就希望我的孩子能成才,能有出息。”

这是很多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唠叨,他们看似是为了孩子,但内心中,他们是为自己不能适应社会而焦虑,然后他们不努力让自己成长,而是将压力全放在孩子身上。不客气地说,这不是爱,而是在转嫁自己的焦虑。

把“理想自我”强加给孩子

前面的转嫁方式中,父母一方停止成长,而将“提高竞争能力”的压力完全转嫁给孩子。但还有一些家长,自己并没有停止成长,但孩子则成了他们证明自己的工具,而不是独立成长的另一个人。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知识型家庭中,“知识父母”们对孩子的要求普遍苛刻,因为他们比的不是孩子有没有考上大学,而是有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是否去了哈佛耶鲁。

尤其是从事教育相关职业的父母,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教育不成功”的结果,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结果无疑是对自己职业的嘲笑和否定。

这是一种“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问题,工人妈妈的“理想自我”可能是知识分子,孩子只要达到这个水平就行了。但“知识妈妈”的“理想自我”更高一层,孩子必须达到这个水平她们才满足。但在很多方面,孩子们的起跑线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但知识家庭的孩子却承受了父母更大的压力。

心理学家认为,这些父母其实都在不自觉中把自己当成“债主”,甚至逼孩子“还债”,从而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上。这种亲情关系是有条件,有代价的。孩子表现得好,父母会表现出温柔关爱;孩子表现得不好,父母就会冷漠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压力之下的畸形成长

父母之所以能轻易的将焦虑转嫁给孩子,是因为孩子们很在乎父母的情绪。虽然父母如愿以偿地控制住了孩子,但这会引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首先,加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第二,侵犯了孩子的个人空间,孩子成人后要么容易依赖别人,要么容易去控制别人。第三,孩子会形成外在评价系统,做事情不是为了自己内心的需求,而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好评。

爱是幸福的产物,那么在焦虑和压力之下,孩子的成长情况可想而知。

改变之道

把焦虑转嫁给孩子是一种“双输”的局面,孩子觉得不舒服,家长也很伤心。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心理学家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01给孩子空间

心理学家表示,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的成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那么孩子就学不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父母只有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孩子才会发展出完整的独立人格。

02自我成长

一位心理咨询师说,如果只是孩子的成长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但如果孩子问题的背后是父母的问题,那就很难解决,除非父母们先做改变。他还断言,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寻求怎么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在自身寻找原因的话,孩子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是最好的办法。

03进化爱的方式

以前,物质匮乏,经济落后,生存很容易出问题,所以父母之爱的集中表现方式就是牺牲自己的物质,保证孩子的物质生存条件。但现在,物质匮乏已经居于次要地位,父母应该进化爱的方式,从以前关注物质的方式中脱离出来,应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